天赤房产网

鹤壁市四季青文博园研学实践教育的探索与发展

更新时间:2024-07-25点击:1997

鹤壁市四季青集团董事长 李东顺

摘要:本文以鹤壁市四季青文博园为例,深入探究其在研学实践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如何将四季青文博园优势资源有效融入青少年教育实践,促进鹤壁、河南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公众教育、文化传播、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提升。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政策背景、理论依据、资源优势、实践模式、研学策略等,揭示四季青文博园作为博物馆集群在研学实践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发展路径。

  1. 四季青文博园概述

(一)简要介绍

四季青文博园位于鹤壁市四季青文体旅商产业园,一期建设面积2万平方米,整体规划为“一环、四区、多点”,主要划分为红色研学区、文化馆藏区、劳动实践区、游客服务区四大功能区,并分为爱国主义红色研学、家风文化、劳动实践技能、亲子教育、体能训练、文化艺术活动六大板块。四季青文博园以“文旅综合体”为建设定位,以创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目标,致力于打造河南首例、全国知名的一座集红色研学、劳动技能体验、文化交流、沉浸式演出活动于一体的文化艺术殿堂,形成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精神高地、旅游胜地、培训基地、人气旺地。

四季青文博园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鲜明的文化特色,建有50余个主题展馆,如抗日战争纪念馆、建党百年光辉历程展览馆、上甘岭战役纪念馆、老报纸馆、红色收藏馆、红旗渠精神馆、鹤壁馆、城乡怀旧馆、农耕文化馆、豫北民俗文化馆、中原家风文化馆、读书馆、高尔夫球馆、体能健身馆、鹤茶礼文化艺术馆、拓片馆、寻宝之旅研学馆、手工 DIY馆、中国诗歌馆、大河诗歌河南诗人馆、鹤之声朗诵馆、科技馆、影视体验馆、拓展训练馆、四季青美术馆、留声机馆 、国学讲堂、多功能厅等场馆功能室。未来两年,四季青文博园将建成100余个主题展馆,逐步发展成一个集红色文化、地域文化及商业文化于一体的大文娱交互式主题博物馆集群。

四季青文博园秉持以文促旅、以旅兴商、以商成文的经营理念,通过整合现有馆藏资源、提供平台招商引资等多种模式,进行研学实践教育,为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挖掘本土传统民俗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四季青文博园作为轻旅游度假目的地、实体商业变革新业态、文旅商融合发展新标杆、城市形象提升新地标,已成为鹤壁文旅的一张亮丽名片。

  1. 发展定位

四季青文博园的发展定位即文化定位,是将文物资源禀赋积极转化为文化发展动能,高标准打造一个集红色文化、军事文化、家风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地域文化及商业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博览园区。四季青文博园聚焦红色文化博览,强化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展示形式,让历史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代符号。

四季青文博园精心规划红色研学区、文化馆藏区、劳动实践区、游客服务区四大功能区,全方位促进文化交流、教育实践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四季青文博园与鹤壁市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多家协会合作,打造一个既能承载厚重历史记忆,又能激发现代文化活力的文化平台;深挖鹤壁特色文化内涵,举办鹤文化节,以鹤为纽带寻根铸魂,增强鹤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积极推动与周边城市如安阳、濮阳等市的区域合作,成为区域文化旅游合作的新典范和青少年文化交流的新热点,打造鹤壁、河南乃至全国的文化名片。

(三)教育价值

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四季青文博园集聚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军事文化、地域文化及商业文化资源。抗日战争纪念馆、建党百年光辉历程展览馆、红旗渠精神馆等通过展示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为参观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和学习历史文化的平台;通过展览和互动体验,加深了参观者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对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在素质教育提升方面,四季青文博园设计了特色研学路线和精品研学课程,包括爱国主义红色研学、劳动实践教育、户外研学拓展等,这些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不仅能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生活,也能增强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更有利于塑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有效性和独立性。

在创新能力与文化传承方面,四季青文博园鼓励文化创新,通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IP,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为青少年提供了开拓创新和文化交流的空间。四季青文博园藏有大量实物标本,通过开展各类文化主题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在观赏和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了解历史文化、激发求知欲。

四季青文博园以多板块内容搭建了全民共享的研学实践教育平台,成为科普知识、提升审美、浸润人心的精神家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研学实践教育基本情况

(一)研学实践教育的政策背景

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意见》要求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实现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效衔接,达到综合实践育人的目标。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意见》为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在压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提出了30条具体要求。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与“双减”政策的提出释放了学生的时间与需求,减轻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减少了课外培训班,使得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这部分时间被家长和学校视为进行素质教育和实践学习的良好机会,从而增加了对研学旅行等素质教育产品的市场需求。政策引导学校和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研学旅行作为集知识学习与体验实践于一体的校外教育活动,正好顺应这一转变趋势,成为学校和家长优先考虑的教育补充方式。

(二)研学实践教育的理论依据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信息。四季青文博园通过提供丰富的实物展品、情境模拟和互动体验,鼓励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的理念,这种学习方式与建构主义理念高度契合。自2000年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中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四季青文博园开展的各类研学实践活动,强调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如主题考察探究、文化体验、设计制作体验等,正是响应了国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倡导和号召,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要求。

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方针,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季青文博园的研学实践教育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通过参观四季青文博园,学生能够在体验和探究中发展批判性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弘扬团队协作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季青文博园作为非正式学习场所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创新和文化多样性认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三)博物馆的研学实践教育功能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是历史与自然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博物馆作为知识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其教育功能日益凸显。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研学实践教育是“实践教育”的重要形式。四季青文博园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探索研学实践教育新模式,努力打造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季青文博园通过抗日战争纪念馆、上甘岭战役纪念馆、红旗渠精神馆、鹤壁馆等主题展馆,以展览、教育和研学等方式,为公众提供平等享受文化资源的机会,让公众近距离接触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引导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进一步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

三、四季青文博园与研学实践教育的融合发展

(一)研学实践教育行业痛点

1.研学定位模糊

研学的精准定位是确保其教育价值和有效实施的关键。一个清晰的定位能够指引研学设计的方向,确保研学目标与活动内容的紧密贴合。尽管政策推动了研学的快速发展,但缺乏统一的设计定位标准,使得各地在实施时标准不一,定位各异,这往往会导致研学活动的表面化,偏离教育初衷。研学应当被视为学校课程的延伸,与学术课程相互支撑,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不同年龄层的学生有着各自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研学理应针对这些差异制定相应的定位。然而,实践中,很多研学基地并未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有的甚至被简单视为户外休闲活动,与正规学业脱节,这样的误解削弱了研学的教育意义。当研学被错误地定位为单纯的游玩,而非与学习目标紧密结合的教育活动时,很容易流于形式,失去其应有的教育深度和广度。

2.教学体系不系统

目前研学课程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目标体系往往过于宽泛,缺乏科学指导,未能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成长阶段的需求来定制教学目标。结果就是,研学设计重形式轻实质,研学老师可能仅按部就班地执行任务,而学生则将其视为一场游玩,忽视了学习的本质。部分研学基地为避免教学目标缺失的问题,在研学期间频繁布置作业,试图增加研学活动的学术含量。然而,这种方法往往适得其反,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由于目标设定不够精确,学生只是被动完成任务,缺乏对研学目的的深刻理解。如此一来,学习过程变成了走马观花,浮于表面,未能触及研学的核心价值——即通过亲身体验深化理解和促进个人成长。

3.课程设计缺乏纵向衔接

不像传统的学科课程,从小学、初中、高中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都是层层递进,相互衔接的。研学即使按照不同阶段进行设计,但对每一阶段的课程内容仍没有进行有机的衔接。目前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研学课程是从小学直至高中整个阶段的,在整个研学中并没有呈现连续性与逻辑性,没有做到科学、细致,有步骤地稳步推进,研学缺乏纵向的衔接。

  1. 四季青文博园应对策略

1.以教育与知识习得为主线

四季青文博园结合了传统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与教育课程的深度,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促进其全面发展。文博园研学活动设计兼顾娱乐性和教育性,确保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良好品行。让参与者在专业老师或研学导师的引领下,在真实情境中探索、学习,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强调教育的本质——寓教于乐,让参与者在愉快的旅行中收获知识,增强认知,同时也关注学生情感、社会技能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力求达到教育与旅游的完美结合。

2.以地域特色与体系化设计为指导

当前研学旅行市场产品呈现同质化现象,四季青文博园充分发挥本地研学资源优势,以《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的意见》为指导,针对不同学段特点和教育目标设计了主题化、体系化的地域研学产品。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设计科普类、文化传承类和自然与人文观光类的研学产品,设计出“童趣职场,梦想启航”研学路线,参与者通过走进四季青文博园职业体验区,深度感知各类职业的独特魅力,从而孕育出对各行各业的尊重之情,在心中播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种子,并在不同职业体验的同时增强对本土文化的了解,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为实现理想明确前进方向。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帮助初中生更好地了解本市区情,培养家乡热爱。四季青文博园设计出“中国精神、时代少年”与“淇河儿女,文脉传承”两条研学路线,通过走近淇河,探究淇河两岸的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让学生深度领略淇河的诗意风情,感受淇河所孕育的中华文明,传承淇河儿女的精神品格;通过四季青文博园红色徒步线路,让学生铭记红色革命历史,传承和发扬中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对国家、对党、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3.以不断地自我革命为保障

四季青文博园研学的设计与实施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其核心在于不断自我革新,以适应教育趋势的变化和参与者需求的多样性。四季青文博园设立专门团队负责研学旅行项目的跟踪与效果评估,确保每次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同时记录下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定期组织研讨会,收集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等多个主体对于研学内容、教学方法、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建议,确保研学活动既能满足教育大纲的要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卷调查、讨论会等形式,获取学生、家长对活动内容、互动环节等方面的反馈,以便针对性地改进;同时根据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地方特色,定期修订研学内容,引入更多具有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主题,如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历史文化等,以保持课程的新鲜感和教育价值。此外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为研学增添科技元素,提升学习体验的沉浸感和互动性,并与其他教育机构、科研单位以及地方文化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教育资源,共同开发高质量的研学项目,提升四季青文博园研学方案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1. 四季青文博园研学理念

1.以人为本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研学过程中,研学导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学生的进步,不可否认、怀疑学生的进步,最后,宽容学生的错误,并进行正确引导。顺应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在开展研学活动时,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研学辅导和指导。教学上循循善诱,顺应孩子的天性,教育适应自然。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首先,一个完整的人是学习和休闲并举的,不可孤立地强调其中一方。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是导师在研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教的时间规划理念,休闲时好好放松,学习时严谨对待。其次,每个学生的自身独特性要求导师在研学过程中细心发现每位学生的独特闪光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兴趣特长,同一标准化评价学生会扼杀学生的特长。最后,孩子与成人有巨大的差异,导师要学会耐心倾听、换位思考。

2.体验式学习

   体验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根本方式,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有什么样的体验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生命轨迹。体验决定了人与外界的关系,也决定了人对自我的思考和定位。文博园围绕着“学习即体验”的核心思想展开体验式学习课程,提供真实或仿真的情境,让学生在接近现实的环境中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相关性。将不同学科的内容和技能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强调“做中学”,通过实验、制作、探索等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身感受,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3.定制化路线

定制化线路能够精准对接教学目标与学生兴趣,通过精心挑选与研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实地考察点,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定制化研学线路通过其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不仅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对学生个体成长、教育质量提升有着深远的意义。四季青文博园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受众需求,提供定制化、多样化的研学线路,如爱国主义红色研学、劳动实践教育、户外研学拓展等。围绕这一研学主题选择适合的场馆与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学习水平以及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线路。

4.小组合作与分工

 在研学中,小组合作不仅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更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沟通技巧、领导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文博园通过研学任务要求学生与他人交流、协商、分享观点和分工合作,培养学生们的沟通、倾听、尊重他人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当学生在小组中工作时,他们往往更有动力去完成任务,因为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团队的成功。这种集体荣誉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中,学生们轮流担任领导角色,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领导才能,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承担起责任,学会管理团队和分配任务。面对复杂的研学课题,小组成员可以集思广益,从多个角度探讨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这种多元视角的碰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生有机会解释和教授同伴,这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概念,巩固记忆,而爱德加·戴尔于1946年提出的学习金字塔模型也告诉我们“教是最好的学”。小组合作在研学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在无形中塑造学生的人格特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铺平道路。

  1. 四季青文博园研学方式

1.参观与调查研究

参观是一种直观的学习方式,通常涉及实地考察、观摩和体验。它侧重于通过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直接接触对象或环境,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和感性认识。四季青文博园的研学旅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学生参观四季青文博园主题展馆,了解实物、图片、文字等资料,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场景相结合,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调查研究包含文献回顾、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其最终目标是形成对研究问题的深入理解或提出改进建议。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在四季青文博园参观游览之后,组织参与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议题进行分组讨论,设立翻转课堂,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见解,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记忆。

2.扮演与体验

“扮演与体验”是一种高度互动且参与性强的学习方法,旨在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或直接体验活动来帮助学习者吸收知识、提升技能、发展情感。这种研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安全、控制的环境中探索、实验并从经验中学习。在四季青文博园主题场馆,学生们可以穿着当年的服装,扮演不同角色,例如在红旗渠精神纪念馆扮演当时修建红旗渠的林州人民、在上甘岭战役纪念馆扮演浴血奋战的人民志愿军战士、在家风文化馆扮演孔子及其学生等等。这样的扮演与体验能够让学生增强同理心,理解不同视角和立场,提升沟通和社交技能,深入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在四季青文博园还可以体验拓片、剪纸、石膏画,感受书法、国画魅力,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习相关技能,了解其背后蕴藏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促进深度学习和长期记忆,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在实践中鼓励创新和创造力。

3.举办主题文化节

主题文化节与研学活动相结合,是近年来教育与文化领域的一种创新实践,旨在通过节日庆典、文化展览、实践体验等形式,为参与者提供深入学习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及其他特色文化的机会。

四季青文博园依托馆藏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展馆等本土文化资源,不定期举办红色文化节、鹤文化节、淇河文化节等多个主题文化节,使研学活动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同时将不同的学科如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等知识融入活动设计中,增强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主题文化节能够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讲座、手工艺体验等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参与文化节的策划、表演、展览等学习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社会实践能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1. 四季青文博园研学对象

  2. 学校学生

作为符合各阶段学生研学旅行的目的地,四季青文博园设计了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的教育课程和体验活动,如历史文化教育、艺术欣赏、科学普及等。文博园与中小学合作,成为学生的课外实践基地,通过举办定期的文化体验日、科普讲座、动手工作坊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与高校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特别是文化艺术管理、博物馆学、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生,通过参与文博园的运营、策展、研究等工作,提升专业技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研究基地,与高校联合开展学术研究项目,例如地域文化研究等,深入挖掘鹤壁本土文化内涵,以文化涵养鹤壁人民的精神世界。

  1. 政府机关人员

四季青文博园与政府机关合作,共同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将文博园纳入城市旅游线路规划,共同举办文化旅游节、艺术节、红色旅游推广、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活动,叫响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四季青文博园作为政府认可的社会实践基地,接待政府机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文化交流、团队建设活动,进行政策宣传和教育培训,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1. 协会成员

四季青文博园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物展品和教育设施,而协会拥有行业经验、专业知识和广泛的会员网络。四季青文博园与文化行业协会的紧密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出了高质量研学内容。文博园通过举办书画展、朗诵比赛、诗词大赛等活动,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邀请行业协会成员授课,提升学生专业水平与知识素养。通过行业协会的参与,四季青文博园的研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挖掘和展现文化遗产的价值,同时引入现代视角和创新方法,使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发展,进一步激发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

四、四季青文博园未来发展方向

(一)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

四季青文博园可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商品,如手工艺品、图书、数字文化产品等,既可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又能拓宽收入来源;将实体展览与线上教育平台相结合,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如虚拟展览、在线课程、互动体验等,为无法亲临现场的学习者提供远程学习机会,增加文博园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如与淇河诗苑、国家湿地公园等联动,推出主题旅游线路,提供一体化的旅游服务,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旅游消费。

四季青文博园拥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可以合理利用场馆空间,定期举办文化论坛、艺术展览、主题节庆、学术会议等活动,吸引专业人士、学者等参与,形成品牌效应,带动周边服务业发展。同时与高校、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学术研究、技术创新,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如数字化保护技术、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鹤壁本土文化挖掘等,既提升了文博园的技术含量与文化价值,也开辟了新的业务领域。还可以面向本地社区提供公共教育服务,如开设公益讲座、工作坊、亲子活动等,增强民众的文化参与感,通过社区的口碑传播,吸引更多潜在游客。

(二)建设数字化文博园

博物馆,方寸间一览千年。数字虚拟博物馆是一种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的在线展示空间,能够提供多种功能以模拟实体展馆的参观体验。网友用手指轻轻触动屏幕,即可在展馆内“漫步”,足不出户就能“实景”浏览各类主题展馆。目前,四季青文博园各类展馆达50余个,已成为主题多元、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集群。四季青文博园持续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运用数字技术建设数字文博园,推出数字虚拟展馆,让展览“永不落幕”。四季青文博园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搭建自有直播平台,推出网络直播活动,吸引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网友“云打卡”,让网友了解、知晓、向往四季青文博园,打响四季青文博园文化品牌。

四季青文博园还可与政府机关深化合作,进行文化宣传、助农直播、红色讲堂等公益直播,进一步实现四季青文博园的社会价值。

(三)打造全民素养和技能培训基地

四季青文博园将打造全民素养和技能培训基地,计划与市作家协会、市诗词学会等部门合作,打造一系列以提升受众素养和技能培训为主题的活动。定期开展主题讲座、研讨会、工作坊,邀请行业专家和学者分享知识,促进终身学习理念。举办文学创作主题活动,邀请市作家协会知名作家,开设系列文学创作课程,包括小说写作、散文创作、诗歌创作等,提升参与者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举办诗词鉴赏与创作沙龙,与市诗词学会合作,定期举行诗词鉴赏交流会,讲解古典诗词的魅力,鼓励参与者尝试创作,体验传统文学之美。举办情感沟通与表达讲座,进行情感沟通技巧讲解,教授有效沟通等知识,提升个人魅力和情商。利用四季青文博园资源,举办历史与文化知识讲座,增长参与者的历史文化知识,拓宽视野,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四季青文博园未来将设置技能培训板块,提供专业教师教授、场地实操、与国家或国际认可的认证机构合作,提供技能证书培训与考试的系统教学,失业人员可免费参与,打造四季青技能培训基地,为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贡献力量。建立人才资源库,通过技能证书考试的人员将被纳入四季青人才资源库,利用四季青平台的影响力,为失业人员与企业搭建沟通的桥梁。

(本文作者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工商管理硕士,鹤壁市十届人大代表,四季青集团董事长)